欧洲杯下单平台开港于1933年的连云港港,伴随着陇海铁路东延而诞生。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,连云港港依托枢纽优势,以开放姿态融入世界,着力打造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、陆海通道战略枢纽,全力推进“枢纽港、产业港、物流港、贸易港”建设,“一体两翼、一港四区”组合大港格局全面拉开,向着现代化国际枢纽海港建设加速奋进。
1933年,伴随着陇海铁路寻找便捷出海口的现实需要,连云港港开港运营。1984年,连云港被列入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。港口抓住机遇,科学破除外界关于连云港“回淤严重、软基基础、陆域狭窄,不能建深水泊位”的负面论调,开辟庙岭新港区(现为庙岭作业区),重启深水大港规划建设,以开放的姿态走上国际舞台。
随着庙岭新港区的加快建成,连云港港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9个,码头等级增至5万吨级。至1993年底,港口设计能力达到2115万吨,吞吐量完成1417万吨,成为我国重点外贸港欧洲杯下单官方网站。
在新港区加持下欧洲杯下单官方网站,连云港港乘风启航,开通了首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,以及新亚欧大陆桥首列国际集装箱专列,东西双向开放的触角加速向国际延伸。
进入90年代,连云港港对外开放的脚步持续加快,首次进入国内集装箱沿海支线港,跻身国内集装箱十强,成为国家粮食接运大港,国际陆海联运业务快速发展,至1999年底,联运量累计达6.5万标箱,奠定了过境业务领先地位。
上个世纪90年代被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,2004年被定为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,2006年被列入长三角港口群并作为三大主体港之一,2021年跻身成为全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和“十四五”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……连云港港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。
航道能级和吞吐量是港口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。40年来,进港航道等级从1万吨提升至30万吨,码头最高等级从1万吨提升至40万吨,万吨级以上泊位从5个增至88个,综合通过能力增至2.44亿吨。全港吞吐量规模从900万吨增加到3.2亿吨,增长35.6倍;集装箱量于2005年突破100万标箱,2023年完成613.7万标箱。
尤其是2009年以来,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》《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》以及《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》等国家战略的相继颁布,连云港陆海转换、东西双向开放的战略定位日益突显。在国家战略部署下,港口建设向航道深水化、码头专业化、集疏运网络化发展。
随着赣榆港区、灌河港区和徐圩港区陆续开辟运营,连云港港“一体两翼”组合大港布局基本形成。特别是随着30万吨级航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,连云港港成为大陆桥运输和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的黄金通道,互联互通网络不断织密。近40年来,连云港港开辟了包括3条远洋干线条集装箱航线条件杂滚装航线条国内海铁联运通道。
在“东西双向开放、陆海联运统筹”定位下,连云港港持续推动多式联运快速发展。“海铁联运、海河联运量2023年分别完成85.4万标箱和2010万吨;从1992年起步,国际班列累计开行1.56万列,总量位居全省第一,过境运量全国领先。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欧洲杯下单官方网站、哈国霍尔果斯无水港自建成投用以来,累计分别完成197.3万标箱和148.3万标箱,分别成为中亚跨境运输的重要集结中心和换装基地。”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董事长杨龙说。
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自贸试验区、大陆桥走廊起点、国际枢纽海港、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全新定位,为连云港更高水平开放筑基。
2017年2月,满载着哈萨克斯坦出口越南的720吨小麦的32个集装箱“乘坐”中亚班列驶入连云港港,标志着中亚地区经过我国铁路至第三国的物流循环体系初步建立,连云港国际班列逐步走向常态化双向开行。目前,哈萨克斯坦过境中国进口的日用消费品,出口的矿产品、粮食等优势贸易商品80%以上通过连云港口岸集散分拨。
以连云港港为出海口、以中哈(连云港)物流合作基地和霍尔果斯-东门无水港为中转平台、以班轮航线和中欧班列为运输载体,中哈物流合作项目实现了跨境运输无缝衔接。2017年6月8日,我国提出“将连云港-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‘一带一路’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”。
从1992年第一列国际班列起步至今,连云港港已形成5个出境口岸和6条国际班列线路,形成以日韩、东南亚为核心优势,干支结合、远近相宜的集装箱航线布局,覆盖中西部主要节点、联通中亚、延伸欧洲的国际陆海转换网络。
与班列携手大步向前,连云港港业务范围也实现了跨越式拓展。据介绍,连云港港从仅能依靠陇海铁路开展国内联运业务,发展到业务范围辐射20多个国家和地区,已成为亚欧大陆间集装箱国际联运第一港。